|   带下病系指女性阴道内白带明显增多,且见色、质、气味异常。又叫“带证”、“下白物”。西医所称阴道炎症、子宫颈炎、盆腔炎、宫颈及宫体肿瘤也常引起本病。【临床表现】
 以阴道缠绵不断流出如涕如脓,有臭秽气味的浊液为主症。有的带下量多、色白或淡黄,或赤白相兼,或黄绿如脓,或如米泔水。有的带下质清稀如水,有的带下如豆渣凝乳。可伴有外阴、阴道瘙痒或坠胀,甚至疼痛。
 【病因病机】
 脾不健运,湿滞水停而下注,肾虚下渗胞宫,热毒内蕴,伤损冲任均可引起本病。
 【诊断】
 妇科检查排除细菌感染,镜检排除滴虫真菌或其他病原体。
 【辨证】
 肾阳不足,肾阴亏虚,脾虚湿滞,热毒下注。
 【治疗】
 1.治则:补益脾肾,清热解毒,祛邪止带。
 2.基本操作及处方
 a.环绕带脉做横擦法;
 b.小腿内侧、后侧使用电动砭震施以振法;
 c.脾俞至肾俞段熨法或刮法;
 d.关元守法。
 3.加减
 肾虚加命门守法;湿热下注加八髎刮法;脾虚加足三里点刺。
 4.方义
 带脉一周施手法可疏通带脉以止带;小腿内侧为足三阴经循行路线,后侧为足太阳经循行路线,振法能通阴阳、补气血、益肝肾,关元为妇科要穴,背俞穴脾肾段能够加强调动气血,平衡阴阳,达到疗效。
 【注意事项】
 有细菌感染者结合药物治疗。
 【医案举例】
 李女士31岁公司职员2004年5月
 黄带有臭味。西诊:无霉菌、滴虫。
 面色萎黄、大便溏泄,咽喉部似有物堵塞,晨起痰多。舌淡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自述嗜食生冷。
 辨证:脾湿痰热。
 立法:健脾祛湿、清热止带。
 砭术治疗:取足太阴经下肢段拍法,阴陵泉、三阴交、丰隆、外关、合谷、中冲点刺法;取少腹及腹股沟处砭震振法;大包及脾之大络刮法。共计20分钟。隔日治疗,3次后带渐稀,无臭。治疗6次后带止,诸症消,脉和缓,舌苔薄白。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