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分各分出一络,再加躯干部的任脉络(前身)、督脉络(后身)及脾之大络(侧身),总为十五络脉。四肢部的十二络,主要沟通表里两经,又有循行路线补充经脉循行的不足;躯干部三络,分布于身前、身后、身侧,起渗灌气血的作用。络脉与经别比较,特点是主外,各有一络穴,有所主病症。因此络脉在砭术的治疗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。一、手太阴络脉
 络穴名称:列缺
 所主病症:实证为手腕和手掌部灼热;虚证为张口出气、尿频、遗尿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板双尾间凹部,自列缺起沿肺经向大拇指桡侧刮法,再用砭板弓背在大鱼际施以刮法。
 二、手阳明络脉
 络穴名称:偏历
 所主病症:齿痛、齿冷,耳鸣、耳聋,胸膈痹阻不通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锥尖部或砭球点压偏历,使用砭板弓背在肩峰部施以刮法。
 三、足阳明络脉
 络穴名称:丰隆
 所主病症:气厥逆之喉部肿痛,突然音哑。躁狂、痴癫,下肢肌肉萎缩无力症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锥尖部在丰隆穴处点压;用砭板弓背在丰隆至膝外侧施以刮法。
 四、足太阴络脉
 络穴名称:公孙
 所主病症:吐泻症、腹内绞痛,腹部胀气。
 操作手法:砭球点压加滚法。先点压公孙穴,沿线向陷谷穴滚动。
 五、脾之大络
 络穴名称:大包
 所主病症:周身痠痛,百节松弛,软弱无力,糖尿病,呃逆,梅核气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磙在脾之大络全面滚法;使用电动砭震在大包穴及全络施以振法。
 六、手少阴络脉
 络穴名称:通里
 所主病症:胸膈支撑胀满,中风后遗症之语言不利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锥点压通里穴,再自神门经阴郄、通里至灵道划法。
 七、手太阳络脉
 络穴名称:支正
 所主病症:肘部痿废不用,关节弛缓;皮肤赘生小疣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锥尖部在支正穴点压。
 八、足太阳络脉
 络穴名称:飞扬
 所主病症:鼻塞、流清涕,头痛,背痛,鼻出血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锥点压或点刺飞扬,使用砭板弓背在飞扬穴处施以刮法。
 九、足少阴络脉
 络穴名称:大钟
 所主病症:肾虚腰痛,腰膝酸软,小便不利,心烦,更年期综合征,前列腺肥大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石珠串在踝部施以守法。
 十、手厥阴络脉
 络穴名称:内关
 所主病症:心绞痛,心中烦乱,高热神昏,胸闷气短、心悸怔忡、惊悸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尺或砭砧在内关穴位施以拍法。
 十一、手少阳络脉
 络穴名称:外关
 所主病症:肘关节拘挛,肘关节松弛不能收屈,上肢或手部肿胀,胸闷气短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锥点压外关穴,或使用砭棒端面在外关穴处施以叩法。
 十二、足少阳络脉
 络穴名称:光明
 所主病症:足部厥冷、下肢瘫痪、痿证,近视,目疾,口苦,偏头痛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锥或板尾点压光明穴,或使用砭板弓背在光明穴及周围施以刮法
 十三、足厥阴络脉
 络穴名称:蠡沟
 所主病症:主治睾肿卒疝、暴痒挺长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板尖尾点刺络穴,后施刮法。
 十四、任脉络
 络穴名称:鸠尾
 所主病症:腹皮痛,脘部不适及脐中瘙痒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锥点压穴位,或使用砭佩在鸠尾处施以守法。
 十五、督脉络
 络穴名称:长强
 所主病症:头重、脊强反张,痔疮、肛裂。
 操作手法:使用砭砧擦法或使用砭球守法。
 |